引文
(資料圖)
如果今天你來香港,你除了見到滿街都是Tesla,還會驚訝香港好多好多七人車。沒錯,香港確是七人車之都,連我這么愛敞篷跑車的車迷,我也間接擁有過三款七人車。
貪著數(shù)的香港車主
香港車主其實好講實際,甚至可以說是好貪著數(shù)。今天滿街都是Tesla Model Y和Model 3,絕非因為想用車用得環(huán)保一點,而是貪它有減稅優(yōu)惠,每年牌費又便宜些,更重要的是省了四成至七成的燃油費。有些經(jīng)常用車的車主,一個月省回來的油費可多達(dá)$2000多港元(你知道香港的汽油有多貴嗎?98汽油寫稿時的零售價是每升約$23港元,減了折扣優(yōu)惠也要接近$18港元。)內(nèi)地車主選擇新能源車的原因又是什么?大家都在這告訴我吧。
七人車是異數(shù)
在Tesla“稱霸”香港街頭之前,從90年代開始,香港都是七人車的天下。為何香港人這么愛七人車?是不是也和買 Tesla的心態(tài)一樣,都是講實際、貪著數(shù)?其實,七人車之所以能在香港大熱,我想用”異數(shù)”來形容。
“異數(shù)”之一,七人車的車價比同級別車貴,因車重關(guān)系又會更耗油。
“異數(shù)”之二,坐滿七人的機會比坐滿五人的機會少好多,在香港的通勤統(tǒng)計,上下班時間,超過七成的私家車都只坐一個至兩個乘客,很少部份是坐滿五人或七人。
“異數(shù)”之三,香港的稅制是根據(jù)引擎排量去計算,如果講著數(shù),肯定是買一部用1.5升或以下的小型車,而不是買七人車。
如果我們理性地去分析,七人車在香港是有點不切實際。但又為什么會成為香港私家車的主流呢?
七人車是如何紅起來的
那不如先回顧一下七人車在香港的發(fā)展歷程。
·早期的日系七人車,就跟客貨Van一樣,像工作車多點,不會被香港車主看得中的。
在七人車風(fēng)靡香港之前,香港車主并不喜歡單箱或兩箱的私家車,他們認(rèn)為只有三箱式的房車才夠格調(diào),其他的都只像”開工車”又或是”送貨車”。有少部分人受歐洲人的品味影響,都會選擇豪華旅行車,開著它感覺像是去一次悠閑旅行。但像客貨Van那樣的MPV(例如80年代的豐田Townace),只適合用來做商務(wù)車或地盤車。
·現(xiàn)代化的MPV是由美國市場在八十年代帶出來的潮流,代表作如Dodge Caravan,但香港人不喜歡用美國車,所以它并未引發(fā)香港的MPV熱潮。
但到了九十年代,用車潮流有著明顯的轉(zhuǎn)變,這亦是現(xiàn)代化的MPV興起的時代。雖然早在美國市場已發(fā)展出外型像家庭車的MPV,例如Dodge Caravan(1985年),同時期,歐洲那邊也有法國雷諾的Espace。
·在歐洲市場也掀起了MPV潮流,經(jīng)典的法國雷諾Espace在九十年代前推出,但仍未被香港人注意。
但這些對很愛好日系車的香港車主來說,美國車和法國車都不是他們的心頭好,而它們也只針對龐大的歐美市場,就算萬事得造推出了日本首款制造的MPV(它的車名也很直接地叫MPV),但它也是很美國市場導(dǎo)向的,雖然它有右舵版來香港,但也不太受歡迎。
·萬事得因應(yīng)美國興起MPV潮,便在八十年代末期出了一款直稱為“MPV”的七人車款一,成為美國市場的龐兒,但也未影響到香港市場。
直至1990年,豐田出了第一代Previa,它那前衛(wèi)的外型,香港車迷戲稱為子彈車,正式在香港掀起了七人車熱潮(我們通常都將MPV稱為七人車,雖然它們有些是六座位或八座位的)。
·踏入九十年代,豐田Previa一出,真的是任“子彈”飛(因為外型像子彈,香港車迷都稱Previa為子彈車),迅即引起了香港的七人車熱潮,好多車主都爭著買。
Previa和萬事得MPV相繼大熱,造就了日本車廠開展了后來眾多的MPV發(fā)展計劃。
三菱Space Wagon改變香港車主的口味
我在1991年入行做汽車媒體,那適逢七人車潮流的興起。而我第一款試駕的是第二代的三菱Space Wagon。它在香港上市便立即稱霸市場,主要是憑它的體積比Previa小一級別(車長約4.5米),介乎小型和中級車之間,竟然可以騰空足夠的空間放下三排座椅,而座椅的編排變化有多達(dá)12種,千變?nèi)f化,讓我們見識了日本人營造空間的魔術(shù)。
·繼Previa,三菱在香港推出了車身更小,但仍可以坐足七個人的Space Wagon,就令七人車推向更普及的市場。
我還記得我們?yōu)镾pace Wagon拍攝《人車志》的年度好車時,特別安排代理的老總坐在最后排,從設(shè)計得和三菱Logo的菱形相似的車窗望去來,這不但突出了這是三菱之作,也說明了它的第三排的確可以坐上一個成年人。
三菱Space Wagon的成功,帶動了小型MPV的發(fā)展,繼它之后,另一部日本小型MPV在香港也創(chuàng)造了奇跡般的銷量,那就是萬事得的Premacy(亦即是內(nèi)地版馬自達(dá)普力馬)。它比Space Wagon更細(xì)小一個尺碼(車長只得約4.3米),但竟可以造出三排座椅,坐足七個人,如果兩個大人坐在最后排會坐得很勉強,但香港車主竟毫不介意,更贊其為最佳家庭小車。當(dāng)年的萬事得在一眾日本品牌中賣得不算好,但Premacy一出首個月便賣出1200輛,打破香港萬事得一年的紀(jì)錄,而且連續(xù)兩年成為同級車銷量冠軍。我朋友便買了一輛,他的兩個小朋友實在太喜歡Premacy的后座,因為這是他們的歡樂小天地。
·萬事得在90年代末,造了一款比Space Wagon更小,更緊湊的七人車出來,Premacy奇跡般在香港市場竟連續(xù)兩年奮奪得同級車全年銷量最佳車款。
Premacy的成功,帶動了小型七人車的熱潮,豐田出了一部更小的Sienta,而本田的Freed緊跟其后。
讓香港真正成為七人車之都,那一定要提紅遍香港街道的兩款車,整個00年代至20年代,成王而不衰的兩款車,那就是有“明星車”之稱的豐田Alphard和Noah。這實在很奇妙的事,這兩款車的外型都是從貨Van(面包車)演化出來,伸長了點點車頭,留出足夠的空間放在車頭中,再將鬼面罩(前通風(fēng)柵格)做到“有咁大得咁大,有咁惡得咁惡”,但始終離不開是一部客貨Van,好聽一點,就是一部商務(wù)車的靈魂。不過,如果想將一輛私家車的車廂達(dá)到最大比例使用空間,那肯定是這種客貨Van造型的車種了。
Alphard才是王
一輛長4.9米以上的Alphard,已放得下兩張配上Ottoman(腳墊)商務(wù)座椅,還有空間讓三個成年人坐到后排中。這樣的設(shè)計,比任何一款豪華大房車有更舒適的乘坐空間和設(shè)備。所以用來載大老板,或做明星保姆車已成主流。如果開一部賓利房車是要展示身份,那么坐一輛Alphard就是人真正去享受豪華而舒適的生活。香港愈有錢的人愈不需要去用名車證明自己,他們追求的是頂級舒適生活,所以,Alphard這類像坐著頭等艙出行的豪華客貨Van,才是好實際的豪華生活。
·全新一代豐田Alphard / Vellfire七月在香港上市,亦將會成為明星和老板們的換車對象。
電動Tesla在香港興起,但它不能代替Alphard的作用,要擁有一輛Alphard的富豪們,也不會為了省點稅錢和油費,而放棄頭等艙式的流動生活,除非有一天同樣有頭等艙車廂、行走質(zhì)素又勝過豐田的電動豪華MPV出現(xiàn),不然,Alphard在市場的地位是不會改變的。
·豐田Alphard 這類大型豪華MPV,始終都不屬于大眾化的市場,但當(dāng)本田的Stepwgn、豐田Noah(代替了Townace)和日產(chǎn)Serena,這類日系中型七人車出現(xiàn)后,才攻占了最普及的私家車市場,它們亦成為香港私家車的主流。
但Alpard平民版的豐田Noah或本田Stepwagon或日產(chǎn)Serena,面對新能源車卻有著不同的命運。當(dāng)電動車出現(xiàn)市場,原來這類中型七人車的車主,便開始計較:“一輛Model Y ,速度快又省好多油錢,而我又很少機會坐足七個人出行,平日最多就是坐兩三個人,為什么要保留一輛差不多車價但用車成本又高一大截的七人車呢?”他們是最快轉(zhuǎn)Tesla的一群人。
(下一篇我會講下我和七人車的緣分和經(jīng)歷)
關(guān)鍵詞:
Copyright 2015-2022 歐洲城建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備案號:滬ICP備2022005074號-23 聯(lián)系郵箱: 58 55 97 3@qq.com